whatever you say
you'll get fucked!!

石头记(一)迭部的石灰岩



这几天收屋,发现这几年在外面捡的石头已经颇具规模了,忍不住把它们倒出来玩,每拿起一块,竟然都能勾起不少回忆和遐想——这里面既包括我的故事,也包括它的故事。我想,这几年最大的收获不就是这些石头吗?为了做节目,一头扎进了地质领域,从此这个世界在我的眼里开始发生变化,我兴奋地将一个个惊奇的发现用节目向人们展现,而这些存在了万、亿年的东西因为我的选中,而与这个随机的时代有了一面之缘。我不知道怎么述说我所感受到的神奇,但我确信它是一种美好的东西,也许最能将这份价值传承、传递的方式就是把我和它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吧。

由于写这个完全处于我的爱好,不想跟节目有什么牵连,所以用的所有图都是我原创的。

第一篇:迭部的石灰岩


中国有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地区,这种成分相对比较单一的海相沉积岩,从大致的外观来看都差不多,基本上只有浅灰、深灰、黑灰的区别。但是具体的点考察啊后,你又会发现每个地方的碳酸盐岩基本上都有着微观上的不同。

简单介绍下迭部吧:它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省南部的甘南州的西南部,紧挨着四川。红军当年翻过白雪皑皑的岷山,就到这里了。在我看来,迭部可能是甘肃最不像甘肃的地方了。这里主要是高山、深谷和原始森林,比较接近川西的感觉,而且属于长江流域,气候各方面也与南方比较类似。




对于迭部的石灰岩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些石头表面上横七竖八,千变万化的白色杠杠了,科学的说,就是方解石脉。




这个说法纯属个人观点,没有文献提到过,专家也没这样说过。可能因为一般人不会去注意这些,而对地质专家来说,这个特点也不算什么特点吧。

从宏观的山体来看,你不会发现这些细节,因为看到的都是这样的。



山体表面被风化得比较严重,只有看从山上剥落的碎石才能发现这一特征。

我最开始是在扎尕那村子里发现的。由于山上常有碎石坠落,被河流带到村里的低洼处,所以村民就地取材拿来修墙啊,铺路之类的。







是吧?每一个都像是被熊孩子乱画过一样,纯净的很少。

我搜集的几个样本,有几个是在扎尕那村里往北走的山沟里捡的,还有几个是在腊子口附近的山沟里捡的,反正,整个迭部几乎都是这种岩石。


为了过这个河,我的脚第一次被冻出血,原来真的是可以被冻伤的啊!

说到这里的石头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特征,我的理解是,迭部地区在远古时期沉积了很厚很厚的石灰岩层,而受到重力和其他外力的挤压,这种比较脆的岩石自然就会产生很多裂隙,跟今天重庆、贵州很多地方一样。但是由于这里位于青藏高原,所经历的的地质活动比较频繁,剧烈,以至于地层深处的碳酸钙在持续的高温条件下进入了这些裂隙,并将它们填满,在后期形成了这些白色的花纹。这是我在一个剖面见到的比较大块的方解石,它就是从岩缝中掉出来。



真的很方,完美诠释了它的名字!

通常来说,石灰岩裂隙多,又容易被水溶蚀,因此石灰岩地区就很难存住水分,但在迭部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地表水非常丰富。专家说,除了这里的降雨量较少,有冰川碎屑产生的黏土将缝隙填充的原因之外,与这里的岩石缝隙很多都被方解石填充了,所以比较致密,也是有关系的。

很遗憾在节目里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点,因为比这个牛逼的点实在太多,而且也估计也没人有兴趣听我一直讲这些不怎么好看的白色条纹吧。

如果你要是以为迭部那么多山里面都是这一样的石头那就太小看这里了。据说,这一带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只是在一般的野外找不到罢了。但这次,我倒真的就在扎尕那找打矿物了。




看来手机相机是拍不出这种金光闪闪的感觉了。

这个石头的发现过程比较奇妙。扎尕那的云队跟我说,在村里的一片特定小范围内,地里面有很多蓝色的圆形石块,然后把它们砸开之后就能发现很多金子。我当时想金子应该不可能,但很有可能是其他矿物。我以为那个地方比较偏僻,可没想到就在我们经常吃牛肉面的后面。云队说那里是一个比较神圣的地方,不让人进去开发,破坏。他带着我走进了一片非常泥泞的山坡,每走一步都要陷下去10厘米的样子。那一片区域的确比较特殊,石头都是黑的,地上的土也都是黑的。云队找了几块圆圆的黑色石头就开始砸,开始几个没有砸出东西,但后来就真的砸出了这种金光闪闪的矿物。

微观世界





由于后来云队去别的地方了,专家来了之后没人带我们去考察,所以我就放弃把它当成一个点来做了。专家通过肉眼观察说,这可能是一种铁的矿物质。我对比了之前我们节目拍的一些黄铁矿,也就是硫化铁,确实挺像的。但具体怎么形成的,我现在也没弄明白。从岩石形态来看,这种石头属于比较纯净、致密并且呈结核状的石灰岩,外部并没有明显的裂隙和方解石脉,但在石头内部却有不少裂隙,出现了金属矿物与方解石脉伴生的情况。所以石头的沉积和矿脉的出现是一起的呢,还是一个先,一个后,就很难说清楚了。

这只是圆形的三分之一,看还是能看出它圆圆的轮廓。


另外,我们还在野外发现了这种蓝绿色的石头,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是铜矿石吧。这都说明,迭部一带,局部地区存在着特殊岩石和稀有的矿藏,只要细心发现,就有惊喜。

接下来,要讲讲这几颗小得不能再小的化石了!



其实我对化石没太多研究,因为化石是在太多了,所以节目已经规定不做,少做化石的点了。迭部的石灰岩厚达上万米,里面找出点化石还不容易吗?其实真的不能这么看,化石往往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在某个地区集中分布的。在迭部,化石基本上都出自当多沟这个名叫化石沟的地方,据说那里的化石俯拾即是。然而,我们并没有去当多沟,而是只是到了当多沟北面的山梁上。那里有个护林站,护林员说他家是当多沟的,然后就拿出一堆化石问我们买不买。我跟他借了几个大的珊瑚化拿来拍摄,为了表示感激,象征性地用20块钱收了几颗小的化石。我不大喜欢般大的石头,因为重嘛,所以一般就捡些小的,有代表性的作为纪念了。

根据我有限的知识来看,这些可能属于腕足类和珊瑚类的动物化石,不然就是竹节石化石,不是志留纪,就是泥盆纪的。

最后,说说这个冰糖一样的方解石。


跟前面讲到的矿脉里的纯白色的方解石不同,这颗方解石的结晶程度非常高,是半透明的。而且,它发现的位置也非常特殊,是在洞穴里面。对,就是下面这个洞穴。我没有在外面拍,乍看上去,这个洞非常普通,与云贵川一带的溶洞没法比。但其实在青藏高原,这个相对干旱缺水的地方,如此规模的溶洞算是比较罕见了。


在扎尕那一带,你会发现很多洞穴,它们都几个共同特点:洞口小,不深,多位于几百米,上千米的悬崖上。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迭部地区在很久以前有着跟今天四川南部一带类似的湿润气候,海拔、纬度也比现在低,巨厚的石灰岩在高温且充沛的流水的溶蚀下形成了密集的网络系统。到了后来,青藏高原抬升,这些洞穴自然也被抬升到了更高的地方,在地质运动下,大的洞穴纷纷垮塌,形以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的洞都非常小,其实在以前不是这样的。

这颗方解石生长在洞穴里,说明曾经这个洞里是一个封闭、稳定的环境,岩层中一些碳酸钙液体从裂隙里冒出,并在洞壁上慢慢结晶。不仅是洞里,我们在洞口其实也发现了这样晶莹透亮的方解石,这说明现在的洞口,是当时的洞穴深处。

以上就是这几颗石头的故事。随便贴几张我拍的迭部好了。








多么原始粗犷的大自然啊!



评论

© 风扇不摇头 | Powered by LOFTER